2022卡塔尔世界杯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让不懂球的我最为震惊的就是卡塔尔不仅花费了450亿在沙漠中建造了一座可容纳20万居民和游客的繁华城市,且配备了22家高级酒店,以及打造了一条无人驾驶地铁路线。
要知道目前拥有无人驾驶地铁的国家寥寥无几,不过无人驾驶汽车在世界各地可谓是遍地开花。
目前,全球经济正在向数字化转型,在诸多市场产品逐渐智能化、数字化的今天,汽车也毫不例外地从传统的驾驶模式向无人驾驶迸进。从消费市场来说,无人驾驶技术已经成为整个汽车产业最新的发展方向,更是有许多国家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的耕耘已经几十年。
美国是最早一批投入无人驾驶技术研发的国家之一,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在1984年与美国陆军共同展开自主地面车辆(ALV)计划。此后,美国斯坦福、麻省理工等诸多名校的科研院先后加入无人驾驶汽车技术领域进行勤恳耕耘。
为了更好地推进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DARPA在2004年开始到2007年一共展开了三次无人驾驶挑战赛。在诸多名校科研院中,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制的NavLab系列智能车辆最具有代表性。
除了学院派的加入,奥迪、福特、沃尔沃、日产、宝马等各大知名汽车厂商从2013年开始纷纷进场“跑马圈”,多年以来各大汽车厂商你追我赶。
特斯拉在2015年推出的半自动驾驶系统Autopilot是全球第一套投入商用的自动驾驶技术;紧随其后的是通用汽车在2016年成功打入无人驾驶技术领域。奥迪在2018年所发布的A8凭借着所搭载的Lavel 3自动驾驶系统成为全球首款自动驾驶的车型。
在无人驾驶技术领域获得成就的不只有学院派和大品牌汽车商,还抢着进入该领域的全球各大科技公司,甚至颇有一股后来者居上的即视感,因为科技公司在该领域是属于典型的大步跨进,直接进入“一步到位”的无人驾驶技术研发,比如美国谷歌公司所推出的SAELevel4无人驾驶技术,在那时成为业界担当。
一路摸爬滚打,全球量产车当中已经有一定数量的无人驾驶车辆,其中表现不错的当属德、美、日、韩等汽车制造厂商生产的汽车。
与欧美日韩等国家相比,我国在无人驾驶技术领域入场比较晚,大概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日才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纷纷加入。
根据资料显示,我国清华大学在1988年开始研发THMR系列智能车,目的在于实现能够实现结构化环境下的车道线自动跟踪。
到了1992年时,我国成功研制了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是由国防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五家单位所联合研发的ATB-1,其行驶速度可以达到21公里每小时。
之后,在1995年推出第二辆无人驾驶测试样车ATB-2,不管在技术上还是在行驶速度上,都要比上一代ATB-1取得显著的进步。有了成功的产品之后,我国对于无人驾驶技术车辆的研发进入快速成长期,尤其在我国“863计划”颁布后,国内众多名校与科研机构相继加入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当中。
在2001年开始,国防科技大学与一汽合作研发无人自动驾驶车辆,这意味着我国无人驾驶技术进入商用,也意味着一项技术从科研开始落地到产品。
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国内哪些厂商在无人驾驶领域取得了好成绩呢?
正所谓强强联手必出新高度,国防科技大学与一汽合作的无人驾驶车辆研造项目很快取得重大进展,2003年研制成功的红旗CA7460在路况正常的高速公路上,最高行驶速度达到47米每秒,能够清楚辨别前方障碍物和变换车道行驶。
之后,在2006年研制出第二代自动驾驶车辆红旗HQ3。值得一提的是,HQ3在2011时完成了完成了从长沙到武汉286公里的高速全程无人驾驶试验,并且平均车速可达到87公里,这意味着我国自主研发无人驾驶车辆的技术水平得到全面突破,打开无人驾驶技术新篇章。
并且,随着我国众多科技公司加入无人驾驶技术领域之后,我国在这个领域更是取得爆发性的发展,而百度无人驾驶技术水平则成为业界标杆。
百度从2013年展开“百度汽车大脑”研发,其技术核心是高精度地图、定位、感知、智能决策与控制。
百度的这个项目得到了宝马的青睐,双方于2014年签署了无人驾驶领域的合作协议。
由于百度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成果一直处于保密状态,直到2015年才对外宣布百度所研发的无人驾驶技术已首次在国内成功实现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
自此以后,百度的无人驾驶技术饱受来自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百度稳扎稳打多年之后,如今已经到了推进Robotaxi行业迈向“车内无人”的过渡阶段,相关的测试于近日在北京展开。
根据报道,小马智行10辆无人化测试车,以及百度Apollo的10辆第五代无人车Apollo Moon将在开发区60公里的区域内展开自动驾驶无人化第二阶段测试。
而在获得北京的测试允许之前,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在2022年9月份已经在上海展开无人驾驶测试。
据了解,萝卜快跑提供的Apollo Moon极狐版自动驾驶车在上海嘉定区域内的许多路段上,向广大群众公开展现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之所以能够在路面上直接展开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是基于萝卜快跑截止到目前的测试总里程超过3400万公里,并且在多个城市的测试都取得阶段性成功。
百度作为业界内布局最早的自动驾驶企业,赋予其旗下自动驾驶产品拥有业界内领先的技术和成熟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通过单车智能、监控冗余、车路协同等自动驾驶运行保障系统来确保车辆的平稳行驶和出行安全。截止到目前为止,百度已成为全球最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
当全世界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时候,不禁令人想问这项技术到底能为人类带来什么,以及这项技术在未来能否正向且健康地发展?
若要说无人驾驶技术能为人类带来什么,那绝不仅仅是体验科技所带来的炫酷感而已,更是能够让人类的出行更加便捷和安全。
有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在2011年所发生的车祸超过了530万,受伤人员超过220万,更是导致3.2万人直接死亡,耗费成本高达数十亿美元。
而高频率且社会成本巨大的交通事故不是只有美国在上演,从全球范围来看,数据比美国的还要更高。
但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到来和实施,则显著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
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曾给出相关估计数据,指出在无人驾驶运营保障系统的作用之下,有效避免了将近三分之一的车祸发生和死亡人数。
除了出行更加安全,还能够缓解交通拥堵。有研究发现,造成交通拥堵的三大因素是:人、基建、事故。
人的因素在于疲劳、走神、操作延误等,基建的原因在于一些建设得不合理,比如高速路结束之后直接面临着四车道变成三车道或者双车道,在高峰时段便容易造成交通堵塞。
事故因素,往往造成一个路段甚至一片区域的交通堵塞。虽然目前上路的车辆还未完全摆脱人工驾驶,但能够根据自驾系统的提示规划更加理想的出行路线,很多车企都先一步推出了V2X、V2L等车路协同技术,相当于给车辆安装了有一个“大脑”,也就是车路协同的信息管理中心,能够更好地辨别城市路况,而开启辅助驾驶功能还能避免高峰期的事故发生。
从未来发展来说,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化不仅仅只是在于人类的出行,还能够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发展当中。
自动驾驶商业化,是从低速到高速、从封闭环境到开放环境的高速发展,从车辆通行到园区内、港口、码头等作业的实现。
比如,我国青岛在2018年时已经成功打造了第一个无人集装箱码头。
在自动驾驶技术足够成熟的未来,还能运用到环卫工人的用车、自动驾驶载人客车、自动驾驶载货的卡车,以及物流末端配送等行业,或将能够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加持之下实现更安全、更具有时效且成本更低。
在技术上占据领先的地位势必能够因此获得更多的市场经济,以及在业界内有着更大的话语权,这也是全球各国从学院派到大品牌商和科技公司纷纷入局的原因所在。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事物的发展存在两面性,自动驾驶在给人类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目前还无法解决的弊端,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的故事充斥在整个市场是不容忽视,而这也进一步说明无人驾驶技术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成熟,才能更好地被人类所使用。